查看完整版本: 天文學家首度能共同以雷達和光學觀測微弱流星
頁: [1]

jiunn36 發表於 2020-11-25 12:51 AM

天文學家首度能共同以雷達和光學觀測微弱流星

     
  天文學家認為每天有超過1,000公斤的行星際塵埃落到地球上。這些塵埃形成無數的微弱流星﹐通常以雷達或光學觀測研究微弱流星﹐但各有其優缺點。現今﹐天文學家能將這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了。
  太陽系是個繁忙的地方﹐除了大型天體外﹐還有無數小行星和彗星﹐它們大多在遠離地球的軌道上﹐但也有較靠近太陽系的內側﹐由於碰撞或是陽光加熱﹐它們會掉落物質﹐地球就被這些行星際塵埃包圍。研究行星際塵埃的大小和組成﹐天文學家可以間接瞭解其母體的活性和組成。東京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Ryou Ohsawa表示﹕由於雷達非常擅長檢測流星的運動﹐但是它不能得到流星質量或成分等資訊﹔而光學望遠鏡可以根據流星體與大氣相互作用所發出的光(流星)來推斷這些細節﹐但是望遠鏡的視野小多了﹐且看不到較暗流星。因此團隊認為若能同時在雷達和光學設觀測到足夠多的流星﹐那從光學得到的流星細節就能對應雷達數據的模式﹐如此可從雷達數據中得到流星質量等信息。團隊表示﹕經過幾年記錄了數百次事件﹐確實得到此成果。
     
  在2009﹑2010和2018年﹐團隊使用於京都大學位於滋賀縣信樂町的中高層大氣雷達(MU)與東京大學位於長野縣木曾天文台。它們相距173公里﹐這一點很重要﹐因為設施越近﹐它們數據的關聯性越高。MU雷達直接指向天頂﹐但木曾天文台的1.05米施密特望遠鏡指向MU上方約100公里處。團隊檢視到228組兩種設施偵測到的流星﹐足以得出統計上可靠的關係。團隊表示﹐數據分析相當困難﹐由於望遠鏡上的廣視場攝影機每晚可抓到一百萬張圖像﹐所以必須開發可自動識別微弱流星的軟體。由於成功獲得雷達資料中流星資訊的模式﹐希望藉由雷達探索更多更暗的流星﹐以研究彗星和太陽系的演化。
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頁: [1]